说到肠道,你会不会认为它就是一个消化器官而已?
但是你知道吗,它其实还是我们人体很重要的免疫器官,
它有自己的神经系统,是我们人体的“第二大脑”,
肠道有很多自己的小秘密。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每年的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快来学习这些健康小“肠”识。
我们一起从“肠”计议!守护肠道健康。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先认识一下肠道~们
肠道指的是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功能很重要的一段,人体肠道长约7-8米,分为小肠、大肠、直肠3部分。
1.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约5-6米,主要负责吸收食物里的营养;
2.大肠包括:结肠、盲肠、阑尾、直肠和肛管约1.6米,负责吸收食物中剩余的水分,浓缩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最后通过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
3.直肠是自肛缘起向上15cm的一段大肠。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警惕这些小信号
1.突然出现口臭、体臭、屁多屁臭等情况;
2.经常存在有便秘、腹泻、排便不规律情况,日常大便经常带有刺激性气味,排便时不成形、大便硬结、大便恶臭、黑便、粘血便(除痔疮出血)等排便问题;
3.易疲劳,头晕脑胀,健忘,气色差,腹胀,食欲差。
这些小信号里,我们还可以额外关注下便便问题。
肠道疾病繁多,几乎都会表现出现大便的不正常,很多肠道疾病甚至全身性的疾病又是由长期不健康的大便导致的。
“大便是来自肠内的信”,这句话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大便的颜色、形状、气味,都能把你身体内的情况告诉你。
(1)便秘
长期便秘会使肛门受到损伤,引起痔疮、烦躁焦虑、抑郁不展,甚至诱发肿瘤;
(2)慢性腹泻
长期慢性腹泻容易导致脏器下垂,患者可能易感冒,易过敏,同时免疫性疾病的风险也会增高;
(3)大便恶臭
让大便发出恶臭味的是吲哚和粪臭素,是场内环境恶化的证据。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日常生活中,如果您有以上情况,那可能就是身体发出的警告,您的肠道可能出现问题。
如何保持肠道健康
1.吃出健康肠道
定时吃饭,无论手头的工作多忙,都要按时吃饭。饭后不要立刻工作,可适当活动,比如可以散步15分钟,不仅对肠道健康有好处,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不偏食:做到不偏食,可在早、中、晚三餐时换换口味。鱼、肉、蛋、蔬菜、水果齐全,整天都可以吸收均衡的营养。
定期让肠道休息,每十天左右选一个休息日,以果蔬为主,吃七八成饱,让肠道得到休息,也有利于清空肠道内的食物残渣。若有糖尿病的患者,慎用此法。
2.规律生活
尽量不熬夜,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尽量在晚上10点半前休息。
坚持运动,每天抽出1小时锻炼身体,如游泳、慢跑等,老年人可以跳跳广场舞、打打太极等。
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检查,无论您有没有消化道疾病的症状,记得过了40岁,一定做一次肠镜检查,及时清除肠道里可能潜藏的威胁健康的“地雷”---肠道息肉!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可根据需要咨询专业医生进行检查。
四川泰康医院消化内科“肠”在您身边,与您一起守护肠道健康,为“肠”寿密码写下生动脚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