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到这个标题,有人一定会很疑惑,情绪怎么会不分对错呢?难不成乱发脾气的人是对的吗?我的情绪很低沉是好事吗?他遇事就沉不住气猴急猴急难道不令人焦躁吗?引发我的这个焦躁情绪是可以的吗?…….
(图源:泰康集团媒资共享平台)
不着急,让我们慢慢道来,重新认识一下情绪。
首先,简单了解一下情绪的概念,情绪,是指有外在事件的刺激,或内在身心情况(如疾病)所引发的心理活动现象。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体验生命进程中各种各样的情绪。
身为大自然最高级的灵长类动物——人类,具有最高级的对自我、对自然,以及对宇宙的认知能力。情绪,可以说是认知最初的感性起源,我们不仅能感知情绪,还可以用文字、诗歌、舞台等各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并跨越时空传播,与不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
开心、欢愉、喜悦、满足、幸福等是情绪,恐怖、压抑、紧张、焦虑、悲伤、痛苦等等也是情绪,但人们普遍认为前者是好情绪,后者是坏情绪。往往虚心接纳前者,而极力排斥后者,人们口中常说“他/她有情绪……”也常隐含着对“情绪”认知的贬义及负面含义。然而,正因为人类有着丰富的情绪情感,映照着对他人、对世界、对自然宇宙的感知,才使得人类的生命绚烂多姿、丰富多彩。
情绪无好坏,比如,面对危险状况,恐怖情绪就可以激发我们体内的肾上腺素调动机体的应激,从而帮助我们远离灾难,焦虑情绪也可能促使我们采取行动寻找应对措施,面对失去的悲伤情绪也可以提示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珍惜生命…….,所以,当面对触动我们内心的事件发生时,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情绪无好坏,也无对错,如果我们非要对它们做个分类,可以说情绪有正向情绪、反向情绪。
所以,重新认知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要接纳所有情绪。所有情绪都存在且有意义,先学会接纳,允许自己有反向情绪的产生。
(图源:泰康集团媒资共享平台)
其次,了解情绪如何发生。
我们说情绪的发生是正常的、再讲情绪无好坏对错之分,但针对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人,引发的情绪却不一样、情绪反应程度不一样、情绪迁延的时程不一样,由此带给自身以及他人的影响不一样,那么,这些不一样又是由什么产生的呢?
人们往往把情绪与情绪引发的结果混为一谈。情绪无好坏,但情绪引发的言语、行为结果却可以有好坏之分。
举例,行进在沙漠中,面对同样的半瓶水,乐观的人情绪稳定,想还有半瓶呢,带着这样的心情可能让他安心卯足了劲头继续前行走出沙漠。相反,悲观的人,会觉得只剩下半瓶水了,由此可能引发的担心、焦虑,让他愈加步履维艰,也许永远困于沙漠之中,但同时,也可能让他产生危机意识寻找水源或计划着喝水,从而走出沙漠。
所以,可以说,事件是中性的,有什么样的认知,产生什么样的情绪、诱导什么样的行为。
透过情绪,可以看到个体底层逻辑的本质——认知。
认知的形成与先天气质、原生家庭、环境、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综合上述所有因素在个体生命进程中形成他独特的、鲜明的个性特征。
透过情绪,就可能打开重新认知自己的通道,了解自己情绪掩盖下的潜意识、了解自己的惯性思维,发现被自己忽视的内在真实诉求……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最后,学会管理情绪。
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学会调节情绪。情绪管理,也是一门学问,包含了情绪表达技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学会调节情绪。情绪管理,也是一门学问,包含了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技术等。
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情感能够自然、恰当、流畅的表达,那么,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之间,自洽的同时让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人际关系就能达到和谐的统一。
这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学习情绪表达的过程,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欢迎与专业人士走进一段咨询关系,开启改变、成长的心灵之旅。
医生介绍:
朱彬
四川大学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过临床医疗工作,对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心理疏导及预防有一定临床经验,在高校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多年,对学业、人际交往、职场心理以及个人成长等有多年咨询经验。
擅长:
情绪情感问题以及学业、职场、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婚姻家庭等个人成长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