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给大家分享四川泰康医院心理咨询师刘书君老师的一个咨询案例。
一位14岁孩子的母亲在阅读一些鸡汤类书籍后觉得应该对孩子进行“放养式教育”,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成长,于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很迁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为孩子做服务,孩子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图源: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我行我素,随心随欲的成长
在小学阶段孩子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问题,因为学习任务比较轻,有较多的娱乐时间,孩子勉强能适应。但这个孩子上初中以后,住校要求没收手机,孩子由于自我中心人格,自己决定不上交手机并偷偷隐藏手机,每天晚上玩手机到凌晨才睡觉,白天上课打瞌睡,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上述状态持续了一学期。
老师发现孩子私自藏手机之后告诉家长,家长没收了孩子的手机后,孩子拒绝回家了。母亲非常着急,前来我院心理咨询门诊咨询,询问咨询师应该怎么办。
慢慢改正的过程
母亲非常后悔,因为自己放养式的教育使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咨询师表示:孩子目前已经形成了自我中心特质,如果家长非常武断的没收孩子的手机,孩子可能会发生极端行为,包括不回家,流落街头,甚至会干出很多其他出乎意料的事情,比如偷盗或欺骗,从而达成自己使用手机的目的。并且孩子在外流浪的生活会给生命安全带来风险。现在最好的做法是把手机还给他,先把孩子安全地哄回家。并且现在不适合用落差很大的方式去严格管教他,孩子会适应不了。
可以告诉孩子:你想玩手机就玩吧,并与老师商议给孩子开一个绿灯,只要保证孩子在学校上学,不辍学,允许孩子边玩手机边上学。
母亲按照咨询师的意见照办了,孩子在校表现逐渐向好。
图源:泰康媒资管理平台
后续咨询中,咨询师问孩子,你既然可以玩手机,为什么还要学习呢?孩子表示自己成绩太差,不好意思,还是希望自己的成绩过得去才行。孩子就以这种方式读完了初中。
咨询师告诉妈妈,只有以这种方式,孩子才能保持在学校里上学,有一个相对完善健全的生长环境,同时保证他能参加中考。
中考以后孩子母亲询问咨询师孩子应该去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咨询师建议给孩子选择相对严格的学校,因为严格的学校环境代表强大严厉的客体,可以打破孩子自我中心的主体性,将客体的世界引入到成长过程中,对孩子的矫治是有作用的。
母亲给孩子选了一个严格的学校,上高中的时候这个孩子仍然是中等或者中下的成绩水平,随着上学过程的发展,同学们都开始卷起来,在高三的时候,孩子受学习环境的影响,也开始去努力学习,并取得了比较不错的高考成绩。
母亲在咨询师的建议下,给孩子报了军队大学。
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教官们走林荫小道,而学生必须走大路。这个孩子又开始去挑战规则,非要去走林荫小道,后来被教官发现,连续关了三次小黑屋之后孩子开始遵守学校的规则了。
案例总结:
以上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在严厉的客体下,会学着遵守规则,遵守底线。
单纯放养的养育方式实则是放弃了父母角色的主体性,也让孩子失去了客体的世界。孩子在
一个纯粹的主体世界里去成长,可能就会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特质,比如在成长过程中我行我素,随心随欲。
如果孩子的家庭已经无力带给他这些约束和限制,那借用我们社会的规则和法则,在严厉的社会体系下,还是可以重塑孩子的底线意识和规则意识。
适度的严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您有关于青春期成长教育方面的困惑,可以前来四川泰康医院进行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