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及投诉热线:40001-95522

当前位置:详情页

夜幕下的警钟:作息紊乱的危害

来源: 作者: 2024年11月07日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熬夜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论是学生还是打工人,晚上的宁静似乎已成为一天中最宝贵的时间,尽管身体已经发出疲惫的信号,但加班工作、处理个人事务、享受娱乐等已逐渐挤压了正常的休息时间。或许很多人采取晚睡晚起,或者白天补觉的方式,觉得一天总睡眠时间有七八个小时就可以了,但正常的睡眠节律和生物钟被扰乱,我们的身心健康也在无声中付出了代价。

02

图:泰康媒体库
2个月前一名30多岁的急诊科护士到睡眠门诊就诊,主要表现是入睡困难、眠浅、早醒,起初还能坚持上班,近半年眠差明显加重,下夜班回家睡不着,轮班当值时工作频繁出错,烦躁易怒,经常因为小事与同事争吵。此外,她患有桥本氏甲状腺炎,这半年甲状腺功能指标监测结果不稳定。患者完善多导睡眠监测显示浅睡眠增多、深睡眠减少,睡眠效率降低,快眼动睡眠碎片化,这都是警觉性增高、焦虑的睡眠表现;还出现了快眼动睡眠潜伏期缩短、时间延长的抑郁性睡眠表现。
结合患者的症状、内分泌检查,综合考虑该患者的治疗方案以稳定心境及生物节律为主,同时抗焦虑治疗改善认知和体验,并建议患者将工作调整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如维持三个月白班,再更换三个月夜班。经过1个月的药物治疗,患者睡眠及情绪基本稳定。
昼夜节律(生物钟)是生物体内以大约24小时为周期的时间节律,人体大部分生命活动都遵循着此周期性的变化特征,如体温、血压、心率、代谢、褪黑素、皮质醇激素、睡眠、注意力、执行力等。熬夜、昼夜颠倒破坏了生物节律,干扰睡眠-觉醒周期、激素分泌、代谢及免疫系统调节及其他生理活动,增加了多种健康问题的风险。
比如正常情况下皮质醇激素在清晨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在夜间达到最低,而熬夜会导致皮质醇激素在夜间异常增高,影响睡眠质量和体内应激水平,长期高应激水平与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肥胖、情绪/睡眠障碍等慢性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多导睡眠监测是一种全面的睡眠监测方法,通过记录脑电波、眼动、肌电图、心电图、呼吸和氧饱和度等多个参数,综合评估睡眠情况及心身状态,能早期准确识别睡眠及情绪障碍,为治疗方案确定提供方向,并有助于识别慢性疾病的高风险人群,从而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
医生简介:

img_v3_02ga_b93bfeee-d558-49f7-9b7e-c966a064642g

陈樾馨
心身医学中心医师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
于四川省人民医院ž四川精神医学中心睡眠中心工作3年
擅长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强迫症等多种心身疾病的诊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至周五下午,周六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