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及投诉热线:40001-95522

当前位置:详情页

警惕!每延误 1 分钟,190 万个脑细胞死亡!

来源: 作者: 2025年10月30日

当我们提起 “中风”,总觉得它离自己很远,可数据不会说谎 —— 我国每 12 秒就有 1 人发生卒中,每 21 秒就有 1 人因卒中离世。

今年,世界卒中组织(WSO)以 “Every Minute Counts. Know the signs of stroke. Act FAST.”(分秒必争,识别卒中,快速行动)发出全球倡议,中国卒中学会结合国情明确 “尽早识别,立刻就医” 的中文主题。这短短 8 个字,藏着对抗卒中的关键答案。

一、先搞懂:卒中不是 “突然降临”,早有信号预警

很多人以为卒中是 “突然找上门”,其实它早有铺垫。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卒中主要分两类:

缺血性卒中:脑血管被堵,大脑 “断粮断氧”,占比 70%-80%,就像给大脑供血的 “水管” 被堵塞,下游组织很快会 “枯萎”;

出血性卒中:脑血管破裂出血,压迫脑组织,虽占比少,但凶险度更高,好比 “水管” 爆裂,水流四溢损伤周围结构。

无论哪种类型,大脑损伤都不可逆。临床中,不少患者因没及时发现症状,错过救治时机,最终留下走路画圈、说话含糊、拿不起筷子等后遗症,甚至失去生命。但其实,多数患者发病前,身体早已发出 “预警信号”,就看我们能否捕捉。

二、记牢!2 个方法,10 秒识别卒中信号

卒中救治的核心是 “快”,而 “快” 的前提是 “准确识别”。以下两个方法,普通人在家就能操作,10 秒内可初步判断:

方法 1:国际通用 “BE FAST” 原则,6 个字母对应关键症状

这是全球医生都在推荐的识别口诀,每个字母背后都是卒中的典型表现:

B(平衡障碍):突然走不稳,像踩在棉花上,或走路往一侧偏,扶着墙才能站稳;

E(视觉异常):看东西突然模糊,或眼前出现 “重影”,有人甚至会突然发现 “视野缺了一块”,比如看报纸时,右边的字全看不见;

F(面部不对称):笑一笑,若一侧嘴角下垂,脸明显歪向一边,甚至流口水,要高度警惕;

A(肢体无力):双手平举 10 秒,若一只手突然下垂,或抬不起来,说明可能有问题;

S(言语障碍):交流中回答含糊不清,比如问 “吃了吗”,他说 “吃... 吃... 车”,或完全听不懂你说的话,需立即重视;

T(及时就医):只要出现上述任何一个症状,马上看表记时间,立刻联系急救,多耽误 1 分钟,就多 190 万个脑细胞死亡。

方法 2:本土化 “中风 120” 口诀,更贴近中国人记忆习惯

为了让大家更好记,我国医生总结出 “中风 120”,3 步就能查:

“1” 看脸:观察面部是否对称,重点看嘴角有没有歪斜,这是最直观的信号;

“2” 查胳膊:抬起双臂,看是否有一只胳膊抬不起来,或抬起来后很快下垂;

“0”(聆)听说话:听患者说话是否清晰,能不能正常回答问题,若说话 “含混不清”,需警惕。

三、关键!把握 4.5 小时黄金救治窗,这 3 件事别做错

医学上,缺血性卒中的 “黄金救治时间窗” 是发病后 4.5 小时内。在此期间接受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患者康复概率会大幅提升。但现实中,很多人因做错这 3 件事,错过最佳时机:

1. 别抱 “等一等” 的侥幸心理

有人觉得 “症状不严重,歇会儿可能就好了”,可卒中症状从不会自行消失。临床数据显示,超过 4.5 小时后,溶栓治疗效果会明显下降,甚至可能引发风险。

2. 别自己开车送医,一定要打 120

不少家属为 “省时间”,自己开车送患者去医院,反而更危险 —— 路上若患者出现呕吐、昏迷,家属无法及时处理;且急救车配备专业设备和医护人员,能在转运途中监测生命体征,还能直接联系有卒中中心资质的医院,避免辗转耽误时间。

3. 打 120 时,说清 3 个关键信息

电话里别慌,清晰告知:①患者所在详细地址(如 XX 小区 X 号楼 X 单元 X 室);②发病时间(如 “10 分钟前突然嘴歪”);③具体症状(如 “嘴歪、说话不清、胳膊抬不起来”),方便急救人员提前准备设备和药品。

四、更重要:做好 5 件事,从源头降低卒中风险

卒中防治,“防” 比 “治” 更重要。医生提醒,做好以下 5 件事,能大幅降低发病风险:

1. 吃对饭:少盐少糖少脂,多吃 “护脑食物”

每天盐摄入量别超 5 克(约一啤酒瓶盖),少吃油炸食品、甜饮料;多吃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水果(如苹果、蓝莓)、全谷物(如燕麦、糙米),每周吃 2-3 次鱼(尤其是深海鱼)、豆腐等优质蛋白。

2. 动起来: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就够

不用去健身房,每天快走 30 分钟、跳广场舞、打太极都可以,每周坚持 5 天,就能达到效果。特别提醒:久坐人群每坐 1 小时,起身活动 5-10 分钟,避免血液淤积。

3. 戒烟限酒:别让坏习惯伤了血管

吸烟会让血管变窄、变硬,二手烟危害同样大;喝酒要限量,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别超 25 克(约 1 两白酒),女性别超 15 克(约半两白酒),最好不喝。

4. 控体重:BMI 在 18.5-23.9 更健康

体重指数(BMI)= 体重(公斤)÷ 身高(米)÷ 身高(米),比如身高 1.7 米、体重 65 公斤,BMI 约 22.5,属于正常范围。若 BMI 超标,可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逐步减重,别追求 “快速减肥”。

5. 定期查:关注 “三高”,遵医嘱用药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卒中的 “三大危险因素”。建议每年做 1 次体检,重点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若已确诊 “三高”,一定要按时吃药,别擅自停药或减药,很多患者因 “觉得没症状就不用吃药”,最终引发卒中。

文末提醒

卒中从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无知和轻视。值此世界卒中日,希望你能把这份指南转给家人朋友 —— 多一个人掌握识别方法,就多一份健康保障;多一个人重视预防,就少一个家庭承受痛苦。

守护大脑健康,从 “尽早识别,立刻就医” 开始,更从每一天的健康生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