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2025年02月13日
一、盆底结构与功能
盆底,位于骨盆底部,由肌肉、筋膜、韧带和神经共同构成,像“吊床”一样承托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维持其正常位置。同时,盆底肌肉的自主收缩与放松,控制着排尿、排便,对性功能也有影响。此外,盆底还参与维持腹压稳定,在咳嗽、运动时,协助调节腹内压力。
图源:太帅图库
二、盆底问题的诱因
1. 妊娠与分娩:孕期子宫增大,持续压迫盆底组织,激素变化使盆底支持结构松弛。分娩时,尤其是顺产,胎儿通过产道会直接损伤盆底肌肉和神经。
2.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和结缔组织逐渐萎缩、松弛,支撑力减弱。
3. 肥胖:身体重量超标使盆底长期承受过大压力,增加盆底功能障碍风险。
4. 长期腹压增加:慢性咳嗽、便秘等会使腹压反复升高,压迫盆底组织。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增加腹压,也易损伤盆底。
三、常见盆底问题
1. 尿失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如咳嗽、大笑时漏尿)、急迫性尿失禁(突然强烈尿意,来不及上厕所就漏尿)和混合性尿失禁。
2. 盆腔脏器脱垂: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直肠脱垂等,患者会感到下体有肿物脱出,伴有坠胀感。
3. 性功能障碍:表现为性交疼痛、性欲减退等,影响夫妻生活质量。
四、盆底检查与预防
1. 检查:女性在产后 42 天应常规进行盆底功能检查,其他人群若出现盆底相关症状也应及时就医。检查方法有盆底肌力评估、盆底超声等。
2.预防:坚持做盆底肌锻炼,即凯格尔运动,收缩盆底肌肉 3 秒以上后放松,每次 10 - 15 分钟,每天 2 - 3 次。避免长期增加腹压,积极治疗咳嗽、便秘。孕期控制体重,减少对盆底的压力。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补充治疗,减缓盆底组织衰老。
姓名:苏敏
毕业院校:四川大学 从事妇产专业13年,产后康复5年,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操经验,先后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上千人。
擅长:盆底肌修复、产后生殖健康管理、子宫复旧、乳腺系统护理、腹直肌分离修复、内脏复位、形体管理、心理疏导等,根据产后女性的特殊生理恢复和心理状况,制定专属治疗方案。“致力于帮助每一位产后妈妈实现身心康复,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她们提供全方位的产后恢复指导。”
关注盆底健康,守护幸福根基,为生活注入满满活力。